为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做实做强“红心向党,以文化人”党建品牌,文学院党支部推出红色经典读书分享栏目---“笔耕心悟,书香致远”。党支部希望通过读书栏目的创办,让学生在阅读中启迪智慧,拓展视野,共同成长,本期推荐书目——《恰同学少年》。
《保卫延安》是现代作家杜鹏程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4年出版。这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作品。小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连队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再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的历史画面,塑造了解放军各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揭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战争胜利的内在力量这一思想命题。2019年9月23日,《保卫延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将军阀官僚看成粪土一般,如此豪迈的气势,让人不得不感叹当时的青年一代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壮志豪情。
戏曲家洪深曾经说过,“我的梦想是明年吃亏的能力比今年更强,不以贫富论人轻贵,要论初心”,在如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这种坚守底线,保有一丝初心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在我们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看一看革命先辈曾走过的路,读一本红色经典,让自己焦躁不安的心静下来。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引领着我们走进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青春,走进那段难忘的时光,感受那个时代的青春激情。此书将毛泽东为首的先进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作为主线,展示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优秀青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以及追求理想抱负的奋发向上、昂扬不灭的斗志,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以孔昭绶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教育智慧,彰显了他们教书育人的高尚品质。
在那个麻木吃人的年代,正是这帮风华正茂、满腔热血的青年带领中国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曙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铸就了那个时代的 万里长城,用铮铮铁骨支撑起家国大义,才有了如今人民幸福安定的新中国。
“凡修身,必先立志”,我们畅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会发现即使身处乱世,他仍然可以坚定心志,追求真理。在良师的带领下,以毛泽东为首的青年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步伐,闹市读书磨心智,冷水沐浴强体魄,少谈琐事言国事。青年毛泽东敢于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青年时他就体现了力图破除旧体制的志向,也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毛泽东也做到了知行合一,心里想到的就要付诸实践,从不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组织读书会、教农民认字、开办工人夜校,以实践出真知;面对反动派的恐怖,他们没有屈服,而是组建学生军进行反抗。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绝不屈服于反动派的淫威之下······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读完此书,我感慨良多,瞻望未来,我们砥砺前行,正走在强国复兴的大道上。即使岁月轮转,时代变迁,但那股青年人的热血从未改变,青春是我们共同的符号,奋斗是我们共同的底色。“中国青年”是我们共同的名字,百年前,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彼刻,我们脚下站着的土地,浸润了无数青年的热血,即使前路艰险崎岖难行,仍踏上开天辟地的道路,历经浮沉,才有了如今的岁月静好。坐在教室,书声朗朗,我们更要感念先辈,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书写最美丽的青春华章!
荐书人:董旭辉
(文:任豪杰 编辑:郭晓霞 审核:王燕玲)